鼠类生物特性及危害
2022/8/17
简介
鼠类的栖息场所因种类、地域和环境而异,根据场所不同可将鼠类分为家栖鼠类和野栖鼠类两类。家栖鼠类是我们需要对付的主要鼠类,我国的家栖鼠主要指小家鼠、黄胸鼠和褐家鼠。
小家鼠↑↑为鼠科中的小型鼠,体重12~30克不等,体长60-90mm,大小类似于一个较大的鸡蛋,尾长等于或短于体长,后足长小于17mm,耳短,前折达不到眼部。乳头5对,胸部3对,鼠蹊部2对。
黄胸鼠↑↑鼠科中体型较大的鼠,体型与褐家鼠相似,但较褐家鼠瘦小,体躯细长,尾长等于或大于体长。体长130~150mm,体重75~200g。耳长而薄,向前拉能盖住眼部。后足细长,长于30mm。雌性乳头5对,胸部2对,腹部3对。
褐家鼠↑↑为家栖鼠中较大的一种,体粗壮,体长150~250毫米,体重约220-280克左右,尾长明显短于体长。尾毛稀疏,尾上环状鳞片清晰可见。耳短而厚,向前翻不到眼睛。后足长35~45mm。雌鼠乳头6对,胸部2对,腹部1对,鼠蹊(xi)部3对。
生物特性
感觉器官特征
1、嗅觉:鼠类的嗅觉非常发达,能用敏锐的嗅觉去寻找食物、求偶、并进行个体间的联系,包括识别熟悉的和陌生的个体。
2、味觉:鼠类能辨出含有极少量杂质和霉菌污染的食物;容易拒食含有成分浓度不纯的毒饵,尤其是用母液进行自配的毒饵,很难保持成分浓度和饵料的稳定性。
3、听觉:鼠类的听觉也很敏锐,能听到45千赫的超声波,鼠类本身也能发出超声波,幼鼠睁眼前就靠发出的超声波和回音回洞。
4、视觉:鼠类对强光敏感,视力较差,色盲,适应夜视;在黑暗中能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;在黑暗中疾走主要靠嘴边的触须和全身的刚毛定位,并能准确地判断前进路上的障碍物。
反应特性
惊疑性:鼠类对过去不良经历会在以后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,产生回避。如急性鼠药、自配成分浓度不纯的毒谷、粘鼠板、鼠笼和鼠夹导致的痛苦、受伤等症状。回避这种不良经历的物体及场所,可达数月之久,甚至遗传。
谨慎性:对熟悉的环境中出现新的物体有回避、恐惧的行为,以黄胸鼠、褐家鼠特别明显。即它们对熟悉环境中出现的新物体,一般不会立即去触动,只有经过反复试探,有时 甚至高达几十次试探,确认该物对其无伤害后,才开始小心谨慎地接触。如新的食物通常先是鼠类中的老弱病残试吃后,在安全的前提下,其他强壮的优势鼠才会吃。但小家鼠并无新物反应,故容易用捕鼠设备捕捉。
繁殖习性
1、从每年的惊蛰开始,老鼠开始进入繁衍高峰期。
2、家栖鼠类生长发育很快,性成熟早,幼鼠出生2-3个月即可怀孕,妊娠期短,一般20天左右,分娩后可立即发情,全年大部分时间都繁殖。
3、家栖鼠一般一年可怀孕5-7次,平均每胎6-12只。